Skip to main content

日记︱BYE2020︱追忆篇


2020年度大事件,当然不得不提影响深远的(新)冠状病毒病 aka 武汉肺炎。它在2019年尾面世,却等到2020年才广为人知,成了名为19却是20年的代表性存在。除了引发肺炎,它也把整个社会搅得满城风雨,改变了许多人以往的生活模式。

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
2020年主要几件事
终结工作
久违外拍
藤原啓治
告别外婆
今年结语
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

#终结工作@Covid-19
这场疫情对我的最直接影响是「提早」结束工作A。因为这本是我打算在两年后实行的计划,所以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坏事,因为它只是被「提前」了。
工作A是我近几年最大的压力源,当然是早结束早快活。只是想到要削收入,我一度有点担心我是否习惯得来。

没想到命运这就给我搞一个「计划试用期」,证实了终结工作A不但没问题,我还因此过得更开心呢。

8月复工后,我因为SOP所以没被安排回到工作A的岗位。我不知道那是不是借口,但我反而松了一口气。因为我实在不想回到那个让我抑郁的环境。
后来有一天,我梦见我忘了早起去工作A的噩梦。那场梦犹如一个平行世界的结局,让醒来的我更确定我要的选择。


◇ ◆ ◇ ◆ ◇ ◆  ◆ ◇  ◆ ◇ 线 ◆ ◇ ◆ ◇ ◆ ◇


#久违外拍
在这个比往年更没机会cos的2020年,我竟然去外拍啦!感谢有个用心在约拍的CP
外拍角色是之前提过的万圣EnStars。MCO结束后,我这区附近的摄影棚适逢万圣节推出万圣节主题棚,恰好是Ritsu生日的9月,于是就有了这场生日+万圣的外拍。

外拍前两天,妈妈忽然在同事介绍下买回来价格介于RM10~20的蛋糕,于是有了外拍用生日蛋糕的购买渠道。隔天,我到蛋糕店随意选购蛋糕,也没特别去指定写字的cream颜色,蛋糕师傅恰好就选了还挺符合Ritsu(Knights)的主题蓝来写贺字。

9月20日外拍当天,我差点就忘了拿Ritsu的靴子,好在还没驾太远路就想起了。外拍结束的隔日,我用了一整天上传照片到drive,同时和CP讨论+选了想用的照片。这个经验告诉我如有下回大家记得带电脑或USB存储卡或碟拿照片

9月22日,Ritsu生日,CP还把生日贺图排好弄成影片。就这样外拍任务完成啦(X,仿佛这次外拍的目的是拍生日似的……

至于其他照片,等猴年马月吧🤣
这也是我2020年的唯一cos。


◇ ◆ ◇ ◆ ◇ ◆  ◆ ◇  ◆ ◇ 线 ◆ ◇ ◆ ◇ ◆ ◇

#藤原啓治
那天早上,我整天都在刷游戏,直到傍晚打开推特时才看到藤原先生死讯

可能我比我自己想象中还要喜欢藤原先生的声音。 

我认识和记住藤原先生的作品,也是他的一大代表作:《青驱》的狮郎

但我其实没特别喜欢这个角色。我想我之所以会对他的声音产生听觉记忆,是因为《青驱》是一部长篇动画,感觉自己有一大半时间都在看《青驱》,所以印象才会如此深刻。在那之后,只要有藤原先生参与的作品,哪怕只是登场一集的小角色,我都会注意到他

藤原先生虽不在我本命声优榜上,但他是为数不多我喜欢的大叔音。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狮郎,藤原先生后来有很多温柔又强大的大叔角,尤其父亲的角色特别多。我自己也特别钟爱藤原先生演绎父亲角色时嘱咐孩子的声音。

记得那时候我刚追完《Dr.Stone》第一季动画。那是藤原先生最近期的作品,他在《Dr. Stone》里是旁白解说和千空的父亲(百夜)。 

第一季动画里有好多集的千空回忆里都有父亲登场。虽然和千空一样同为科研人士,百夜的人设和千空非常不一样,他的科学知识也许没有千空那么丰富,但他有着一种能赋予别人正能量的人格魅力,是一个很暖很暖的角色。 

我就在想,百夜是藤原先生真的太对了,但我从没想过,百夜会是如此藤原先生……

第二季《Dr. Stone》在2021年开播后,其中一集有百夜出现的回忆杀里没有人声配音,不但贴合那一集的剧情,还跟剧中角色和他的声优相呼应:父亲已经不在了……

◇ ◆ ◇ ◆ ◇ ◆  ◆ ◇  ◆ ◇ 线 ◆ ◇ ◆ ◇ ◆ ◇


#告别外婆
我与外婆算不上太亲,但她是我少数认知里比较熟悉的亲戚之一。

2020农历新年后,外婆的健康开始亮灯,前前后后进出好几次医院。那时候我国的疫情还在控制中,所以我们还能到医院里去看望外婆…
住院期间,外婆不是吵着要出院,就是念叨着要见大儿子和二儿子。其他人就像安慰小孩般在床边安抚她,他们都说:外婆她老糊涂了。

如今想来,会不会外婆其实很清楚她自己的时日不多了,所以才想着要珍惜最后的时光,再见她所挂念的每个人的最后一面呢?

MCO甫始之际,外婆获准出院回家静养。

6月15日,因为妈妈说外婆快不行了,我们得去看她(最后一面)。外婆与我们寒暄后,挂在她嘴边的还是那几句话:大儿子没来吗?二儿子没来吗?

为了她这一心愿,长辈们前后争执了许多次。

外婆逝世的前一天紧急入院了。因为送她入院的舅母和孩子们的马来文不太好,工作走不开的妈妈让我过去医院帮忙看看。等我到达医院时,他们早已办理好相关手续。因为是疫情特殊期间,我和妹妹也没机会见到外婆或医生。舅母说,医生表示外婆身体状况已不行了,让家属要有心里准备,让他们签了病危通知。后来,我将舅母转述给我的话再转述给妈妈。那一次也是我切身地体会到【隔着电话也能听出来一个人沉重的心情】。

隔日早上,外婆离世。医院那边不知怎么搞错了联络人的电话号码,所以电话一直打不通,最后还是联络警方来通知。妈妈说,其实就在前晚,外婆最想见的大儿子回来见她了,所以他们也大概猜到外婆就快走了。

关于外婆的丧礼,长辈们最后决定走佛礼。


◇ ◆ ◇ ◆ ◇ ◆  ◆ ◇  ◆ ◇ 线 ◆ ◇ ◆ ◇ ◆ ◇


#今年结语
2020年,我意识到一件事:死亡,明明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需要面对的人生课题,但我们总是下意识地避开去谈论它。

我们都知道人固有一死,但不知道为什么,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要怎么面对死亡,以及面对比死亡更不容易的弥留

我们心里都清楚临终者将要离开人世,所以抱着「最后一面」的心情去看ta。因为忌讳死亡,来到临终者床边时,我们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,结果只说了一些不着调的骗话……

《奇葩说》第三季第二十二集
痛苦的绝症病人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,我该不该鼓励他撑下去?

蔡康永:
躺在病床上的患者还是有智商的
家属因为无法说出告别,所以只能鼓励他撑下去,
反而更难好好告别了…

若不是亲身经历了死亡和弥留,我可能也不会如此深刻地领悟到蔡康永说的『大家应该学习告别』。

死亡是留不住的,但我们可以珍惜即将流逝的时间,告别即将不在的生命。

Comments